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阅览文章

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那么一点点

发表日期:2009/5/7 15:30:19作者:无点击数:762

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那么一点点

天景山小学  陈明翠

背景: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送走了毕业班,迎来了新的班级。因为是平均分班,所以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原来二年级的6个班。才刚上了两天课,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有几个孩子脸上整天只有一个表情,就是愁眉苦脸,看了叫人心疼,这般年龄的孩子的脸上应该永远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哪有不会笑的?于是,一天上完课,我便叫住其中一个孩子问:怎么不开心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呀?老师能不能帮你呢?那孩子没有回答,抿着嘴,摇了摇头跑开了。我心里却越发疑惑起来,因为我发现,他们不仅愁眉苦脸,与别的孩子的关系也疏远的很。后来,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交流,知道了这个疑问的答案:学习成绩不好。我的心变得沉重了,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学习成绩肯定有好坏之分,而孩子们似乎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交朋友的标准,因此,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便渐渐孤立了。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快乐的,谁都没有剥夺他们快乐的权利,一定要把他们的快乐找回来还给他们。

处理方案:

1、查找原因:我向他们原来的老师和同学了解他们过去的情况,向班主任了解现在的表现,向家长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向同班同学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结果有点出乎意料,这几个孩子的问题惊人地相似,都是晚上回家不做家庭作业,每天早上先挨老师批评,然后再补作业,没有了课间,没有了活动的时间,没有了快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年的时间就变成了今天的恶性循环——痛苦地重复着每一天。

2、对症下药:了解到他们不被喜爱的心境,我每天早晨见到他们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送给他们一个灿烂的笑容。开始,他们是很不好意思地笑笑便快速跑开,后来,小声地回应一声数学老师早!现在却能主动与我打招呼。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鼓励他们。放学后,在教室里陪他们做完家庭作业再回家。渐渐地,他们开始自觉地完成作业,不用挨批评;渐渐地,他们上课变得专心了,总是坐的笔直地认真听讲;渐渐地,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开始有其他孩子围绕在他们身边;渐渐地,笑容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们的变化真的很大,现在已经不用我陪着做家庭作业了,有的孩子偶尔还会不做作业,但老师的宽容使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立即改正。我为他们找回了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感到无比快乐,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所做的都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能够做的,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的,真的只是一点点。孩子们需要爱,需要肯定,更需要帮助。而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肯定,一点时间。在此我不想评论家长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尽力了吗?家长不懂教育可以原谅,教师不懂教育能原谅吗?我们的教师在一味责备孩子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是不是只看到了孩子们的成绩、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痛苦与困难。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引导那些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健康快乐生活的人。爱学生就应该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他们的需要对我们来讲,真的简单到就像举手之劳。

     这件事使我想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暑假中闲着无事,便去新华书店淘书,无意中看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刚看了几页,就被它吸引,毫不犹豫买下它,回家仔细阅读。我花了3天时间读完这本书,真实地感受到了讲台上的李镇西,学生眼中的李镇西,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李镇西,对教育执著和痴情的李镇西。爱心让他走进学生的心灵,爱心让他享受到教育的快乐。爱心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乎,能勿乎?忠焉,能勿乎?到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学生并不是我们的亲生孩子,但同样的,他们也没像亲生孩子那样向我们索要那么多的爱,往往只要一点点爱,就足够了。一点点的爱与行动,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教育的愉悦走向社会,带着感激、幸福走向生活。这才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