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 > 阅览文章

尽量多地尊重 尽可能地要求

发表日期:2008/2/28 11:26:10作者:无点击数:662
尽量多地尊重  尽可能地要求

 一天,该生迟到了半个小时,第二天只迟到28分钟。放学时,老师认真而慎重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老师说:“某某同学昨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今天天只迟到28分钟,值得表扬。这说明他在不断进步,在不断改正缺点。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两分钟,有两分钟在战场上就能赢得胜利。”果然,第二天该生竟没有迟到,还提前三分钟端端正正坐在教室。后来,他一连许多天都没有迟到。全班的纪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上述情况,换一种思维方法完全可以说:“昨天你迟到,今天又迟到,你能不能改好了!”这样说,效果肯定差了。这说明:尊重是无声的要求,是最严格最奏效的管理。尊重学生,用正面鼓励的方法给学生提出要求,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和巨大的内驱力。

   三、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具体实施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本质,也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原则。这个教育理论在六十年前曾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誉之为“成功教育”。那么,六十年后的今天,在电大这个特殊的教育中也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老师尊重学生是老师必须解决的一个态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好学生需要尊重,后进生更需要尊重。电大学生总体素质不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些学生仍是花朵,只是受了一点虫害的花朵。学生能否受到尊重,这是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部位。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实事求是地给学生提出要求,工作上坚持精耕细作,粗粮细做的方法,还是会出人才的,是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

 (二)尊重和要求统一在集体形成中

   培养良好的集体是实现尊重和要求一致性的根本途径。通过教育形成集体,再依靠集体的力量教育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必须提出要求。集体和要求都是分阶段的。我们应当根据集体发展的现状,不断给学生提出要求,不可操之过急。

  (三)要尊重学生,教师要有自控力

    由于各种原因某些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这是客观现实,有些教师动辄训斥、挖苦。有的说:“看你那个笨劲,简直是蠢猪”、“你得的那几分也不是正道来的”等。这些话会使学生自卑、丧失信心,与老师处于对立的位置。因此,老师一定要冷静,学会迂回,要有教育家的风格。对学生的过错既应严格要求,又要学会谅解和宽容,抑制内心的激动与气愤。切不可大动肝火,出语伤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 四)创造多种尊重学生的具体方法

  创造多种尊重学生的具体方法关键在转变理念,因为具体方法是从属理念的。例如叫学生写优点、为改正错误的学生鼓掌、为后进生设奖、借机表扬、用点滴胜利的消息激发学生的巨大干劲、为学生的未来前程“说大话”等。对犯错误的学生要求唱支歌表示歉意、去做一件好事给予补偿、要求写一份说明书等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在世纪之交重提马卡连柯60年前的教育名言,愿它在电大结出更加丰硕大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电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更加明确。学校坚持本科、大专、中专、岗培同时并举,普通班、业余班一起上的方针,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由于办学竞争日趋激烈,招生难度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如何讲究育人艺术,造就合格人才,已成为电大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和运用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本质

    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如果有人问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教育经验本质时,我就回答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另一个场合又说:“在我的教育发展中,他使我获得了最重要的原则和精神修养,我从他那里吸取了我的教育信念的主要原则: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其含义是: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同时也对他们提出最严格的要求。尊重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使其自身起着教育者的作用,并依靠学生集体对每个成员给予影响和提出一定的纪律要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往往更加尊敬老师。教师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与真诚的信任,学生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平时我们经常说的“一份严格之水需加十分感情之蜜”、“育人的全部决窍在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就是此道理。

   二、尊重和要求二者辩证统一

    按照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观点,尊重和要求二者辩证统一的。他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由此观之,尊重与要求是相互渗透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时我们常听到有的老师说:“我不想管某某学生了”。“不想管”意味着失去了对某个学生个人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不愿意再提出要求了。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人只有在受尊重的情况下,在“有盼头”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努力,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时的要求才能凑效。这与著名的期望理论是一致的,也是与行为学理论是一致的。尊重一个人是满足人的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了高层次的需求才能提出高层次的要求,产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一位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某学生几乎天天迟到早退,父母心急如焚,教师也认为屡教不改。后来改变理念,采取表扬的方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