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 校本研修 > 教师团队 > 阅览文章

赴白蒲小学学习的心得(郑楠)

发表日期:2014/4/3 9:03:45作者:29086点击数:796

 

赴白蒲小学学习的心得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郑楠

    前几日,听了如皋市白蒲小学的两位老师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上课,以及他们分享的对“活动单”导学的经验和成果,收获颇多。

    之前在学校试行的几堂课,都是有点“邯郸学步”的意思,处于心中有意、实施不出来的状态之中。后来听了白蒲小学一行老师的演课、说课,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仍看不到学生的反应,看不到他们对于学生的真切的指导,而这次出行,则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听了徐荣梅老师和黄永成老师的两堂语文课,明白了当时马建红老师所讲的,如“学习目标的拟定要从学生视角、对本课时而言,活动的方案要指向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这些话的意义。在设计原则中有一个目标性原则,这个目标性一直被我曲解,今天才知道,这是指学习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式。

    同时,观摩了两堂课,观察了两堂课上的学生,也让我对一直耳熟能详的几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语文永远姓语“。

在听完三年级的课《寓言两则》时,我为孩子们精彩的读所惊讶,因为不管是停顿、整齐度、感情,都十分到位。这样的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所练就,这和每一节课上设计读的活动方案的时候,有重点的读,反复练读、师范读、理解文章读等是分不开的。而本堂课,也让人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读。 如第一遍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初读时,要读出急和累。最后学完课文再读这段时,则是读出农夫的愚蠢和可笑了。包括写字等,整堂课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地做语文课应该做的事。

    第二,文体有别。

我所理解的文体有别就是课文有很多种体材,如童话、叙事、说明文、议论文等,但从来没想过如何针对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记得上次马老师指出,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对于一篇课文要取舍有道,学习目标不能太多,要争取一个核心目标,注重语文知识体系的层叠上升。这些给了我很大触动。我想到了我的一般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读,读出了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并没有根据文章来分,同样的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目标几乎课课都有。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这样的童话故事时,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读,分角色读,体会人物读,读出狐狸的奸诈,狼的凶狠,羊的温和,体味童话的乐趣,可是这样重要的环节我却用了很少的时间给略过了,而是把大力气花在了从什么词语体会出来什么上面。

而本次听的两堂课,一是寓言,老师没有花大力气在揭示和讲解寓言的道理上,而是带着孩子品味、朗读故事,在此基础上,寓言道理的揭示水到渠成了。而黄老师的上的《理想的风筝》这样一篇记叙文,也没有宏观的讲人物形象、蕴含的道理等,就从细微处“一笑”、“一转”、“一喊”中进行理解和诵读,于不知不觉中,学生已掌握了写人要从细节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处着手的关键。

此外,本趟听课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白蒲小学师生的真实和踏实。我是抱着来学习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目的来的,心中所想的也是会看到很多活动单的呈现,但是没有,一堂课,很自然的,该有的活动就有,不适合有的就没有,没有因为我们的听课而故作姿态,而强迫学生。或许,这也是活动单导学已深入他们之心的缘故吧。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听说读写样样都需要,但一篇课文,只需抓住一点两点最显著最重要的即可。同样,活动单导学也好,但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踏踏实实做好语文课该做的基础上,让活动单导学助语文课一臂之力,才是最适宜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