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化 熠熠生辉——江宁区小学美术教学展示活动
金陵文化 熠熠生辉
——江宁区小学美术教学展示活动
春风化雨,春泥复苏。2025年4月10日,“金陵文化 熠熠生辉”小学美术教学展示活动在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创新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江宁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张雯,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江宁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屹,江宁区满三届美术学科带头人赵秋菊,江宁区特级后备李玉亮以及江宁区各学校美术骨干教师、张屹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铜山中心小学陈娟校长、魏小刚副校长、徐丽副主任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课例展示
未来科技城小学周羽老师带来《各式各样的椅子》一课,为课例展示拉开了序幕。周老师以拼图游戏进行导入,创设“金陵椅韵展销会”的情境,以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探索椅子的前世今生,引导学生发现椅子的材质、色彩、造型和功能的不同,老师示范并讲解自己设计的多功能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作品以展销会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最后教师通过一段温暖的让座视频,将“爱心座椅”留给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与温暖,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二节课,由铜山中心小学袁野老师执教《动物朋友》。袁老师通过铜山小学吉祥物“童童”的提问,引入南京地区与动物有关的地名导入课题。首先带领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增加学生对于动物们认知。再从概括外形和添画特征两个方面去学习把动物画得形象生动的方法,通过与“童童”一起打卡拍照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都很乐于参与其中。最后,带领学生了解南京的“水中大熊猫”江豚,提高学生保护珍惜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三节课,铜山中心小学李蔚老师带来了一堂趣味课例《青铜有AI》,李老师精心设计教案,通过AI结界兽视频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造型、纹样两方面来探究青铜器的美,通过VR展厅邀请学生近距离感受青铜之美。学生作品呈现将铜箔与青铜艺术相结合,还原青铜器本来的颜色。最后通过青铜AI展厅,用AI技术将青铜器作品做出立体动画效果进行展示。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性高。
专题讲座
第二环节由上秦淮小学的丁钰老师带来专题讲座《绘金陵·传文化·启创意》。丁老师以南京金陵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中金陵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她提出在文化价值方面:金陵文化是美术教育的丰富素材,能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与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传统技法、建筑地标、美食视觉转化等多形式激活文化元素,并融合历史、科学等跨学科学习;她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利用VR、角色扮演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社区展览推动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创意表达。讲座强调,美术教育应让文化传承成为“童趣之旅”,最终以改编童谣收尾,呼吁师生共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育桥梁。
接下来,由铜山中心小学的徐丽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浸润·再现·升发——青铜密码:让千年青铜艺术“活”在小学美术课堂》,徐老师强调,将青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融入美术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点评
活动最后,江宁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屹特级教师,江宁区满三届美术学科带头人赵秋菊,江宁区特级后备李玉亮对本教研活动进行了评价与指导。江宁区张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张屹对上课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老师们潜心钻研,争取有新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成果。提出金陵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中需要借助AI新媒体进一步与美术教育深度融合,使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芒,通过人工智能等新媒体融入美术教学,更好地凸显课程亮点,缩小城乡美术教学的距离感,突出项目引领进行教学研究。赵秋菊老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从课堂教学到美育理念,为各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新思想、新思路。
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育盛宴,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金陵文化的温度,更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让千年文脉焕发青春光彩。与会的教师们都表示深受启发,通过本次活动,对自己认识AI技术和美术教学的融合有了新的收获。
撰稿:徐丽、袁野 校对:张屹 审阅:夏翠莲